首页

黑冰女主家奴

时间:2025-05-28 14:56:38 作者:用塔罗牌占卜解决心理疾病?母女五年被骗300万元 浏览量:62535

  中新社郑州8月8日电 题:河南多地文旅催热“夜经济”

  作者 王宇

  夜幕之下,郑州二七商圈灯光璀璨,作为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商业集聚区,2024年“二七商圈夜经济文化周”活动正在此间举行。“文化+夜经济”的发展路径,让现场变成了融音乐、美食、体育、表演等业态于一体的狂欢盛宴,引来八方游客。

  商圈里的德化街,有超百年的历史。来自甘肃兰州的潘明诚一边漫步其间,一边通过社交平台向亲友分享所见所闻,“每一口美食,都是河南历史的味道”。

  利用暑假,潘明诚到河南旅游,除了郑州,还去了洛阳、安阳、许昌等地,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各地的夜经济。“记忆最深的是洛阳龙门石窟的夜游项目,夜幕下的卢舍那大佛,让人感觉更加神秘莫测。”潘明诚说。

  据龙门石窟景区统计,自今年3月份启动夜游以来,截至7月底,该景区共接待游客337.6万人次,同比增长24.9%。其中,体验夜游的游客量平均每天在6000到7000人次。

8月5日晚,河南郑州二七商圈德化街人流涌动。  王宇 摄

  自2020年河南印发《关于促进夜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该省多地夜经济业态、功能、内涵不断提升,成为汇聚各类市场主体、促进消费的引擎之一,形成了郑州“醉美·夜郑州”、开封大宋不夜城、洛阳“古都夜八点”、安阳越“夜”越精彩、信阳“浉河烟火”等品牌。

  记者在近期的采访中了解到,与以往更重商业属性不同,河南此轮夜经济的热络,文化历史味道更浓,与文旅的融合更紧。

  今年6月,河南官方公布了首批省级夜经济集聚区名单,许昌市曹魏古城中轴步行街、洛阳市西工小街、鹤壁市浚县古城和漯河市河上街景区在列。

  记者近日在许昌市曹魏古城中轴步行街看到,随着夜幕降临,浸润着汉风古韵的亭榭楼阁姿态绰约,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上游人如织。

  许昌市魏都区文旅文创中心副主任佟家辉介绍,今年暑期,曹魏古城中轴步行街以实景演艺的方式呈现三国文化场景,穿汉服、戴簪花、游古城成为年轻人的“新宠”,每晚客流量保持在7000人次以上。

  在漯河市,河上街景区每晚都以“沉浸式”市井古街和特色美食街区吸引着各地游客。

  河上街景区负责人徐晓伟表示,景区已形成“主题公园+文旅小镇”的休闲文旅发展模式,推出了夜游、演艺、美食、非遗、文创、灯光秀等200多个“夜”态产品,使原本独立的夜间消费点形成规模化、集群化的协同发展矩阵。

  河南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长肖建勇向记者分析称,夜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夜经济集聚区的形成不但实现了增量扩容,同时塑造了品牌、丰富了供给、延伸了产业链条,让河南文旅走上了更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表示,夜经济已被看作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其发展将呈现内容更多元、功能更联动、创新和发展模式更丰富、技术和数字化运用更普遍等特点,也将更加追求国际化、品牌化、绿色化。各地应进一步增强协调、加强联动、促进融合,为夜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完)

【编辑:邵婉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119家中外企业将线下参展2023年服贸会体育服务专题

香港12月4日电 (记者 孙悦)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为加强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弘扬宪法精神,香港培侨中学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三军仪仗队来校为师生举行升旗仪式。

【理响中国】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着力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

步入展厅,一次“时光旅行”开启。虚拟的更鼓和永乐大钟悬在鼓楼券洞内,游客只需击打屏幕前的按钮,就能聆听鼓声,甚至化身鼓手,演绎一出击鼓报时。向券洞深处走,体验撞钟的游客排起了长队,只需双手紧握钟杵撞向光影投射出的巨钟,钟声即刻响彻展厅。

(身边的变化)94次“周六见”,安徽阜阳政企联动助力项目“加速跑”

2012年,这个山区乡开始运营漂流项目,一经推出广受欢迎,前来游玩的车队常常一排就是几公里。当时,大部分地区还在以村为单位发展乡村旅游,合村乡便开始尝试“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

浙江诸暨警方抓获一名潜逃21年命案逃犯

尉犁县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又名“罗布淖尔”,得名于“罗布泊”,意为“水草丰腴的湖泊”,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西安街头响起非遗鼓乐 引人驻足欣赏

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飞,中共中央统战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宝安区委书记王守睿,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林定国,澳门特区政府法务局局长梁颖妍等出席活动。

相关资讯
王文涛会见法国工商界代表并与法国白兰地企业座谈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的重大实践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具体体现,是以更先进的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资料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及其组合的优化,推动生产力不断从落后走向先进、从传统走向现代,也带来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在传统生产力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消耗较多物质资源和化石能源。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资源利用率不高,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生产力逐渐呈现出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态,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新质生产力开始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现代化的产业为主要载体,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新”主要体现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及其发展应用所催生出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质”主要体现在质量、品质、效率、效能等方面的大幅提升。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新质生产力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与生机活力。

热门资讯